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多学科优化设计(续一)

    |     2016年11月19日   |   研究成果   |     评论已关闭   |    1737

作者:崔维成,戚心源

摘要
本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多学科优化设计”[5]一文的续篇。在前一篇论文中,我们提出了“既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就应该可以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专门用于解决大型复杂工程系统优化设计的多学科优化设计理论来加以解决”的观点。在该文中,我们给出了社会和谐度的概念,它可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函数,但我们对于该目标函数如何量化没有作深入的讨论。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旨在建立社会和谐度的较完整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量化剖析,给出了社会和谐度的近似估算方法。本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完整数学模型的一个重要方面,还有如何建立约束条件是下一篇文章的重点。我们的系列研究旨在为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定量分析提供一种理论方法。
1 引言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胡锦涛同志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归纳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设想,已经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度认同。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重视。有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文章已经发表很多,如 [1-4],但总体上来说,我们感觉缺乏可操作性,不能很直接地指导人们的行为。和谐社会本质上就是要求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胡锦涛定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包括三个层面 [4]:一是人自身的和谐,即人自我身心的和谐,它是和谐社会的基点。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它为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生存空间,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三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具体指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它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这些关系和谐与否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我们认为,社会的和谐程度取决于这三个要素内部之间的和谐以及相互之间的和谐,每个要素本身的和谐就涉及多个学科,如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就涉及到国家关系、民族关系、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种学科,三个要素内部及相互之间的和谐可以说涉及到人类所建立的所有学科,而绝不是仅仅靠社会学一个学科就能解决的问题。

在文献[5]中我们提出了“既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那么就可以应用最近发展起来的用于解决大型复杂工程系统设计的多学科优化设计理论(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 简称MDO)[6-7]来加以解决”的观点。在该文中,我们提出可以用社会和谐度的概念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函数,但对于该目标函数如何量化没有作深入的讨论。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社会和谐度的较完整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量化剖析,给出社会和谐度的近似估算方法。本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完整数学模型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如何建立约束条件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加以讨论。我们的系列研究旨在为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定量化分析提供一种方法,以期最终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一种理论工具。
2 和谐度的数学模型
在前一篇论文[5]中,我们提出了可以和谐度的概念来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函数,其定义如下:

Y(社会和谐度)= F(社会安定度、人民幸福指数、发展可持续性)      (1)

但我们没有对F的具体函数形式以及三个设计变量的量化问题加以深入讨论。鉴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有必要从定性研究走向定量化研究,为此,必须探讨其数学模型及变量量化。本文研究的重点即是对社会和谐度进行数学建模及变量的量化分析,以期最终能定量地给出社会和谐度的具体度量。尽管现代科学已经取得了惊人的进步,然而,面对一个如此复杂的社会大系统问题,绝对精确的定量分析是不可能的;但作为近似估算是完全可能的。

很显然,即使把社会和谐度简化为只是三个变量的函数,它与三个变量的关系也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关系,但不管是多么复杂的函数关系,基于台劳级数展开的原理,我们总可以先用一阶线性系统进行近似。因此,我们建议在目前还无法找到更精确的函数关系之前,先用下式的关系来近似描述社会和谐度:

H=α•S+β•L+γ•C                                   (2)

式中:H表示社会和谐度,S表示社会安定度,L表示人民的幸福指数,C表示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α、β、γ三个拉丁字母分别为加权系数。

也就是说,社会和谐度取决于社会安定度、幸福指数、发展可持续性三个数值的大小及三个加权系数的大小。

只有给出社会和谐度的数学模型,社会和谐水平才有望得到定量的解决。在数学模型(2)建立后,重要的是如何量化S、L、C三个变量及确定三个加权系数α、β、γ,这既需要工程界专家学者的努力;也需要更多领域的专家携手并进,方能最后得到正确的解决。

首先,我们建议将社会和谐度的量化区间定义为0到100,令100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高的境界,也是我们终极的奋斗目标。S、L、C三个变量的量化区间也建议在0到100之间。

其次,所有的加权系数α、β、γ的量化区间为0到1。
3加权系数的量化
在公式(2)中有三个加权系数α、β、γ,加权系数的大小,实际上是表示各要素在整个和谐度中作用的大小。例如,如果我们将α、β、γ,分别取为0.4、0.35、0.25,就意味着社会和谐度中最重要的是社会安全度,其次是人民的幸福指数,最后是发展的可持续性。这里有必要对这三个变量作一说明:即:S、L、C三个量既是变量,也是函数。也就是说,它们每一项都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也是多因素的函数;此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有很大的相关性,例如一个国家没有了社会的安定,还有什么幸福可言,更谈不上什么发展的可持续性。这里只是为了简化,才分别将其作为独立变量进行分析讨论。严格地说,S、L、C是三个非独立的随机变量,因此,H是随机变量的函数。

只有当S、L、C这些量得到量化,加权系数α、β、γ得到确定,才有可能定量地表达社会和谐度(即一个社会的和谐水平)。只有和谐度可以定量表达,我们才可以对我们社会所处的和谐现状有一个定量的把握;如果计算出两个或更多年代的社会和谐度数据,我们才能更清醒地看到和谐社会进展的速度。

4社会安定度的量化
社会安定度的描述十分复杂,与考察的对象范围有关。如果把整个国家作为一个考察对象,则社会安定度与国际、国内的形势有关。国际上的安定环境又与国家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军事实力和外交政策等有关。国内的社会安定度与人民的收入差距、民族宗教政策、民主程度等有关。这些信息中的不少是属于国家机密,很难获得。因此,我们建议暂时立足在城市或乡村层面上来讨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数学模型”问题。

对于一个城市的社会安定度,我们可以用安全指数的平均值来表征,即   式中,m是从该城市居民中抽取的调查样本数,其最高值是该市全体居民人数。Si是安全指数,它是对每个人来定义的,它表示该城市居民每个个体感受到的安全程度。安全程度显然与该城市的治安环境有关。但对于相同的治安环境,每个人的感受显然还是有差别的,因此,只有用足够多的样本数的平均值来表示才合理。城市的治安环境可以用相关因素(如盗窃、谋杀、打架等)的案发率来定量反映。显然,很难建立Si与治安环境的统一函数关系,但如果研究S与治安环境各因素的相关性,应该可以找出一些规律。通过这些规律,市政府就可以知道,通过采取什么措施能提高该城市的社会安定度。

5幸福指数量化
关于幸福指数的研究已有一些,如文献[8,9]。绝对精确地计算幸福指数是不可能的,因为幸福只是一种感觉[5]。然而,感觉并非是不可思议的,粗糙地估算幸福指数是完全可能的。

如果我们将幸福分成五个层次,非常幸福、比较幸福、幸福、不太幸福、很不幸福。并依次将它们的数学范围定为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快速而简便地用数字来统计一个地区或一个群体的幸福指数。   为了令读者更进一步了解这一概念,现举一例予以说明。

某一个地区对1000个个体进行了有关幸福指数的调研,其结果如下:
认为非常幸福者有80人;比较幸福者570人;幸福者150人;不太幸福者150人;很不幸福者50人。根据上述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算出这个地区现在的幸福指数为:69.6。

6发展可持续性的量化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一词在国际文件中最早出现于1980年由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制订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80年代逐步形成。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1987年,受联合国委托,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WECD的成员们,把经过4年研究和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交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模式。

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对工业革命以前的传统发展观进行深刻反思后形成的一种新发展观[10]。这一反思也经历了从单一强调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到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综合发展观,再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三个主要阶段。“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确立了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使人成为社会发展的责任主体。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准则,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

众所周知,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指标;然而,在这个指标中没有反映出经济发展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它还没有反映出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对自己生存空间的破坏程度。为此,绿色GDP的概念应运而生,绿色GDP就是在GDP基础上扣除它对资源消耗的成本和经济损失之后的GDP。绿色GDP可以理解为“真实GDP”,它不仅反映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反映了质量,能更为科学地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真实发展和进步。应该说它反映了社会和经济、经济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人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因此,发展可持续性量化描述的一个建议是采用绿色GDP的概念。我们可以用下式来定义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可持续性:

C=(绿色GDP÷GDP)•100                 (4)

这个数值越大,就意味着在人类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越小,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越高,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了这样的概念,我们就可以将公式(2)中的C进行量化。事实上,要准确无误地算出绿色GDP是十分困难的,但是找到一种近似的估算方法也是可能的,目前我国正在研究绿色GDP的核算并有所突破[11-13]。

将可持续发展观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实际上在我国已经探索了20多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0]。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通过搞实验区的方式,已经建立了实验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因此,我们的建议之二是也可以采用他们的研究成果来描述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也即先在城市层面上来建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数学模型。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再来探索建立国家层面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数学模型。

将试验区的研究成果可以很直接地应用到某一城市。为对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作出定量评价,设可持续发展水平为Di,i=14,分别代表该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水平,且0Di1,其取值越大,表示其发展水平越高。这样,该城市中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即协调度U的计算公式为[10]:

其中,Uij,i,j=14,ij,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中任意两者之间的协调度,其计算公式为:
显然,0Uij1,i,j==14,,且其值越大,即协调度越大,表示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发展越均衡,协调水平越高。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还与该城市的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定义城市的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计算公式是:

 

其中,w1和w2分别代表D1和D2的权数,w10,w20,且w1+w2=1。这样,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即发展可持续性)C的评价计算公式为:

 

根据上述建议的评价方法,则可以用表1所列出的指标体系来考核每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表1 城市可持续发展水评价平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序号 三级指标 单位
经济 经济发展水平 1 人均GDP 元/人
2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经济增长 3 GDP增长率 %
社会 收入水平 4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人
5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配收入 元/人
城乡差距 6 城乡居民收入比 %
就业保障 7 城镇登记失业率 %
8 失业保险覆盖率 %
城市化水平 9 城市居民占总人口比例 %
养老保险 10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 %
11 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 %
医疗保障 12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
13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
卫生水平 14 婴儿死亡率
人力资源 15 大专学历以上人口比重 %
资源 土地拥有 16 人均耕地面积 亩/人
能源消耗 17 每万元产值能源消耗 吨标煤/万元
水资源消耗 18 每万元产值水耗 吨/万元
可再生能源利用 19 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占能源总消耗量比率 %
环境 环境保护 20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21 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 %
22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

利用表1中的评价指标,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该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四个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

其中, 是第k个方面评价指标的数量, 是第k个方面第i个指标的权数, ,  是第k个方面第i个指标数据标准化后的值。
7  讨论与展望
本文是在第一篇论文[5]完成后的续篇,主要是探讨社会和谐度的数学模型和量化分析,无论是数学模型,还是量化分析的量化结果都不是、也不可能是绝对精确的结果,而只是一种新思路的介绍。通过本文的介绍,一旦我们能够正确的确定数学模型中的六个参数(S、L、C及α、β、γ),我们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和谐度的计算结果。这个结果有下述三个作用:一是可以指导我们的决策,即:凡是对提高和谐度有利的决策,就是正确的决策;凡是不利于和谐度提高的政策就是错误的政策;二是了解我国当前社会和谐度的水平;三是通过比较目前的和谐度数据与过去的和谐度数据,就可以得知,我们社会和谐的进展状况。

例如:借助上述方法,如果某一年我们可以近似地估算出某个城市的6个主要参数(S、L、C、α、β、γ),分别如下:
S=70.0
L=69.6
C=85.0
α=0.4
β=0.35
γ=0.25
将上述数据代入社会和谐度数学模型公式(2),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一年该城市的社会和谐度的近似估算值:
H=73.61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可以定量计算社会和谐度的简易近似估算方法,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数学模型及量化方法进行分析。但是,本文并非是定量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后结果;而只是想为定量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拉开一个序幕。

文中所有的数字只是为了便于读者对这一方法的理解,并非是准确的结果。准确的结果还有待更多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及更多行业的专家进一步研究,以期给出更合理、更准确的结果。

真正地实现和谐社会,中国还要进行艰苦的长征,准确地计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度还要各界学者协同合作,付出更多艰辛的劳动。定量地,或者比较定量地研究社会学问题既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这恰是笔者的希望,也是撰写此文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青连斌,观点集粹:学术界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思考,中宣部时事报告,2006年09月12日,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第9期。
[2] 许博渊,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2006年05月11日,来源:新华网。
[3] 潘  岳,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一) ,2006年07月11日,来源:新
[4] 魏  琪,中国:和谐社会中的和谐宗教,2006年9月19日(互联网资料)。
[5]  戚心源、崔维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多学科优化设计,已被《社科纵横》录用,2008年3月刊出。
[6] AIAA White Paper, Current State of the Art: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 AIAA MDO Technical Committee, Jnauary 15, 1991.
[7] Sobieszczanski-Sobieski, J. and Haftka, R. T. Multidisciplinary Aerospace Design Optimization: Survey of Recent Developments [J].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1997, 14(1):1-23.
[8] 辛木,幸福指数:和谐社会GDP,2006年03月13日,来源:广州日报。
[9] 戚心源,论幸福指数,科学与教育探索,2007年2月。
[10] 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著,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报告(1986-200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1] 王金南,於方,蒋洪强,邹首民,过孝民,建立中国绿色GDP核算体系:挑战与对策,中国环境报,2004-07-13。
[12] 潘岳,谈谈绿色GDP,人民网,2005.6.28.
[13] 雷明,科学发展观下绿色GDP核算,环境保护,2006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