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领土争端问题的另一种思维

    |     2013年4月19日   |   研究成果   |     评论已关闭   |    2877

解决领土争端问题的另一种思维
崔维成1,郑蓉2
摘要:

当前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问题,由于受到少数民族极端分子的挑动,又因相关政府没有及时地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使该问题正变得日益恶化,它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安宁。这需要相关政府、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爱好和平的人士共同行动起来,找到妥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我们认为:东方的佛教智慧是以“爱”为基础的哲学理论,由于经得起现代科学标准的检验,可以作为一种普世价值观予以推广。如果获得多数人的认同,这对相关政府解决双边或多边之间的领土争端问题有积极意义。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依据佛学理论来寻找解决领土争端问题的方法,为决策者提供另外一种思维方式。

关键词:领土争端,和平安宁、佛学理论、爱、另一种思维

1 引言
近来,领土争端引起的矛盾在日益激化,如韩日之间的独岛之争、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之争、俄日之间的北方四岛之争、中菲之间的黄岩岛争端等,一直因领土争端问题无法解决的巴以冲突最近临近战争边缘。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受到少数民族极端分子的挑动;二是少数政客借领土争端问题转移公众对其施政的不满;三是相关政府没有找到正确的应对措施。领土争端问题如果处置不当,大有可能挑起局部战争甚至演化成第三次世界大战。因此,它已经严重地威胁着全人类的和平与安宁,需要相关政府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爱好和平的人士共同行动起来,找到妥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本文从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之办法的文化维度入手,分析领土争端问题的形成原因、问题现状及解决对策。我们认为:东方的佛教智慧是以“爱”为基础的哲学理论,由于经得起现代科学标准的检验,可以作为一种普世价值观予以推广。如果获得多数人的认同,对相关政府解决双边或多边之间的领土争端问题有积极意义。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依据佛学理论来寻找解决领土争端问题的方法,为决策者提供另外一种思维方式。

2 佛教的世界观及科学依据
佛教区分宇宙与世界的概念[1,2],佛教认为宇宙无边无际无始无终,这一回答有效地回避了宇宙的起始和中心的问题。现在的天文望远镜越来越强大,不断地发现宇宙中新的星系,迄今为止,还没有建立边际和中间的概念。
佛教认为,宇宙有无数个大千世界构成,一个大千世界有1000个中千世界构成,一个中千世界有1000个小千世界构成,1个小千世界相当于一个太阳系,我们所处的世界称为娑婆世界,相当于银河系。这只是释迦牟尼在描述宇宙时的一种划分方法,与现代天文学上的划分不见得完全一致。但这一概念有效地解决了无限与有限的关系问题,这样的划分与系统论是完全一致的。一个无限时空的宇宙系统可以划分为无限多个有限时空的世界系统。
佛教认为,每个世界有边有际有始有终,均按照成、住、坏、空的规律轮回变化。这一点与现在的宇宙大爆炸起源理论略有不同。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单独的无维度的点,即一个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无尺度但却包含了宇宙全部物质的奇点。至少是在120~150亿年以前,宇宙及空间本身由这个点爆炸形成。而依据佛教的概念,这并不是究竟意义上宇宙的起源,它只是我们所处的轮回世界无数个开始中的一个开始。作为2010年十大科学新闻的“宇宙周期不断循环”的结论似乎更支持佛教的概念[3]。2010年11月,亚美尼亚埃里温物理研究院的瓦赫•古萨德扬(Vahe Gurzadyan)和英国牛津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发表的研究论文称,美国航空航天局的WMAP探测卫星发现的证据显示,微波背景辐射中存在一种同心圆环结构。彭罗斯解释说,CMB中的同心圆环结构意味着宇宙是一个连续的永劫循环。一个宇宙周期终结时,会引发新的大爆炸,产生新的“一世”,也就是一个新的宇宙周期,这样不断循环。此次发现的圆环结构可能就是我们这“一世”宇宙以前的旧“一世”遗留下来的痕迹。彭罗斯认为,宇宙不是产生于大爆炸而是经过一个连续的永劫循环。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并非是一切的开始,它只是一系列大爆炸中最近的一次。而每当宇宙变得疲劳时,就会以大爆炸来重建世界。如果把他们两人的宇宙概念改成世界概念,则与佛教中的说法就完全一致。基于宇宙进化周期性假说,现在已经产生了有关宇宙进化的一种全新理论[4]。
佛教认为[1, 2],世界的本质是空,现象是有,有无生命的器世界和有生命的有情世界。本质永恒不变,现象瞬息万变。器世界是宇宙众生业力所感,器世界形成后必有有情生命来居住,在现象世界很难说物质和意识谁先谁后。这样的回答避开了物质和意识谁先谁后的问题。从现象角度来说,意识与物质都存在;从本质角度来说,则物质与意识均不存在,二者都是空性,空性才是宇宙和世界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因为有“空”,才会有“有”,有各种物质和意识现象的生起和变化,这就是佛教哲学中“缘起性空”的道理。物质与意识是“空”的两种显现,属性不同,相互依存,不能区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朱清时先生一直在开展現代科学与佛学关于宇宙的本体的研究,他认为,在二十一世纪开始的时候,以弦论为代表的物理学真正步入缘起性空的禅境了[5]。他讲了我们所存在的宇宙是从哪里来的,即从“空”中来的,是从“空”中因缘际会而来的;随后又探讨了我们要到哪里去的问题,宇宙万物从虚空中来,最后还是回到虚空中去[6]。佛教认为,任何有情生命一般均在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中轮回,只有成佛后才能跳出三界的被动轮回,而能主动在三界中的任何地方示现,济世救人,普渡众生。三界共分为无色界四层天,色界十八层天,欲界分为六道:天(有六层,称为六欲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通常只有人才有修行成佛的可能。现代科学认为,宇宙的本体是高维的虚空,但究竟是多少维,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结论,这与佛教中的三十三层天等多层次生命概念是不矛盾的。台大校长李嗣涔通过对人体特异功能的实验研究,初步发现了在人类所处的四维时空之外,还有所谓“信息场”(即天人)的存在[7]。如果能进一步确认他们的研究结论,则给佛教中的生命模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与可见光只涵盖光谱中的很短一个频段类似,佛教认为我们普通肉眼能看到的生命也只是生命谱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即只有人和畜生两类。人只有通过修行打开心眼后才能见到全部,佛教修行最多可以得六种神通[1,2]。李嗣涔实验中的“功能人”就是能瞬间打开心眼的人。关于生命模型,现在有一世说(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二世说(基督教或伊斯兰教)、三世说(佛教)。目前关于一世说和二世说的任何科学证据还没有见到,但许多现象如灵魂存在[8-12]、记忆前生者的立案调查[13-16]、催眠法回忆前世[17-19]、不同维次空间生命[20-23]、特异功能者对於轮回的促进[7,24]等,只有用三世轮回理论才能解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钟茂森博士的《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一文[25]、《唯物主义的终结》[26]和《念力的秘密》两书[27]。
在西方的科学和宗教中,把生命轮回的种子称为灵魂,而佛教称它为阿赖耶识。佛教的唯识宗认为,阿赖耶识不生不灭,记录每期生命的善恶业力,根据“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律进行轮回转世[28]。佛教认为因果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无论是器世界还是有情世界均遵从,佛陀只是发现了它而不是发明了它。本文第一作者曾对因果律的问题进行过专门的讨论[29],对于宏观世界,我们正是依靠因果律来建立数学模型的,但对于微观世界是否应该遵守因果律,爱因斯坦与玻尔争论了四十多年,作者们认为,如果引入心识力,则我们完全可以在不违反因果律的前提下来解释量子现象[30]。佛教就是利用因果律来解释所有观察到的现象的。
佛教与现代的西方科学的一个最重要区别是认识世界的方法不同[6]。西方科学依靠仪器如望远镜和显微镜等进行大量的观察,然后总结归纳出规律,佛教强调人通过修行开发人的潜力,最高可达到六大神通的境界,就可以看到世界或宇宙的真相。释迦牟尼能在2500多年前不依赖于望远镜和显微镜说出很多现代天文学观察到的天体现象以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观世界现象,随后的很多高僧大德均具有常人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异神通,如虚云年谱中记录的一些事迹[31],以及李嗣涔教授所做的儿童手指认字潜能的开发试验[7]等,均从某一个角度说明了,佛教中所提出的这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不能简单地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对待。为什么老子在两千五百多年前说出的《道德经》,现代科学没有能找出一句违反科学的话,为什么中医在两千多年前就知道了全部的穴位和经络等,这些均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朱清时先生曾发出这样的感叹[5]:“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如果通过对人体潜能开发的实验研究,能证明佛教中所说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是正确的,则对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佛教坚信因果律是宇宙世界的根本规律,矛盾的产生肯定是有原因的,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因此,有了矛盾不可怕,矛盾的双方首先应该在理智的状态下找出矛盾产生的原因,然后加以解决。如何才能保持理智呢,这就要求“无我”,把自己的问题当作是别人的问题,均站在第三方独立的立场上来分析问题。
第二,佛教以缘起法和轮回说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石,从而提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佛教教义,要求慈悲怜悯天下一切众生,而反对“冤冤相报”的行为方式。基于后者,两人或两个群体之间的矛盾就永远无法解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三,我们相互之间争夺某件东西,就像兄弟俩在分父母留下来的财产,如果兄弟之间相互谦让,问题就能很好解决,如果双方均要独占,则矛盾就会激化。
第四,佛法的宇宙观认为,我们生活的地球如同芥子和微尘一般。宇宙无有边际,无有始终。我们的心量有多大,我们的世界就有多大。领土争端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世界观太小的后果。
第五,佛教认为贪是恶,谦让是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别人造恶不是自己造恶的理由。因此,当遇到有贪心的人,一个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谦让,用自身的行动慢慢地教育和感化对方。以恶止恶是止不了的。只有向大家传播因果报应的道理,让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接受,才能形成谦让的风气。只有相互谦让了,矛盾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只有绝大多数人谦让了,社会才能和谐。
这就是佛教中解决个人之间矛盾的一般方法。如果要解决群体之间的利益之争,则还有在组织层面上制订出一些绝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规则。

3 当前领土争端中几个可以反思的观点
3.1 领土争端的可能原因

依据佛教哲学,领土争端是人类贪心的一种必然结果。宇宙世界本为浑然一体,有各种各样的有情众生,也有众生所依存的物质世界。但人类喜欢把它划分为二,一部分属于我,另一部分不属于我,而且希望把我的这一部分尽可能做得越来越大。这在佛教中称为“我执”。因为“我”从本质上来说也是空,世界并不因为把它据为“我有”而减少,也并不因为“我”把它据为“我有”而增多,因此,人们拼命为占有物质财富的努力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把一元的世界视作二元的看法也是不正确的,佛教称这种看法为“无明”,佛教的基本宗旨就是希望破除人们的“无明”和“我执”而达到觉悟宇宙人生的道理。人类因为贪心,一群人就把一块土地占为群体所有,这就称为国家,为了竞争,有时需要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把人群聚合在一起,这就产生了民族、宗教等现象。不同的民族为了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必然要向外扩展,希望把别人的领土变为己有,这就导致领土争端。具体的过程可以千差万别,如甲方通过战争的方式强行把乙方的土地占为己有,乙方肯定不甘心,造成乙方与甲方之间有领土争端。即使乙政府被强行要求与甲政府签订了协议,但当乙国政权更替后,新政权可以不承认这种协议,从而继续形成争端,如日俄之间的北方四岛争端;另一种可能,本来一些岛屿属于甲国,因甲国内部管理出现问题,一段时间没有对这些岛屿形成有效管理,而乙国居民因为离岛较近,就把这些岛屿占为己有。过一段时间,甲国醒悟过来,索要这些岛屿,从而又形成甲国与乙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如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岛屿争端;还有一种情况,丙国故意挑动,今天说这个地方属于甲国,明天说这个地方属于乙国,从而引起甲国与乙国的领土争端,如中日钓屿岛之争;还有原来的游牧民族,本来不需要固定地方,现在因为别的地方都已变成国家,他们不能再过游牧生活了,他们就希望抢一块地方作为自己生存的国家,而被抢者当然不愿意,这样而形成领土争端,如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领土冲突。当然,还可以列出其它很多的原因。总之,领土争端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历史的、地理的、民族的、宗教的原因。

3.2 当前领土争端中几个可以反思的观点

一般来说领土争端比贸易争端更为复杂,受到国民的关注程度也更高,如果政府处置不当,有可能导致下台。因此,许多政客为了所谓的抬高民意,故意走偏民族主义的激进立场,也有一些政治家并不了解当前的普世价值观,提出的一些主张也并不恰当。日外务省前局长孙崎亨曾撰文指出,日本在钓屿岛问题上存在五大误解[32]:一是钓鱼岛不是中日间争议领土;二是不需面对中日争议领土现实;三是搁置钓鱼岛争议中日无共识;四是美国将协防日本保住钓鱼岛;五是钓鱼岛是联美制华的好借口。本节依据佛教哲学的理论,再对以下几个比较常见的主张进行分析。

3.2.1 领土是固有的
主张之一是,领土是固有的,并给出了不少的历史证据。事实上,这样的历史证据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从人类的发展史中可以知道,所谓的疆界,只是历史上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产物,是以人们的贪欲来划分,不是自古有之。但看历史上的国土概念,均是战胜者划为已有,而战败一方,随时卧薪尝胆,等待重新夺回的一天。这样的国土是不是就是所谓的自古以来固有的呢?你看历史上沧海桑田,改朝换代,人民聚聚散散,互相交融,繁衍后代,哪有一成不变的国家和民族之说。
被拿破仑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的希腊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位战无不胜的传奇帝王。西元前三百多年,亚历山大征服了小亚细亚、腓尼基、埃及、波斯等国,三十二岁就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但是,在他战胜了许多国家,准备入侵印度时,先锋骑兵队的马匹看到印度的武装大象,惊惧地裹足不前,部下也集体反抗,拒绝前进,亚历山大只好黯然撤退,不久即壮志未酬的死于巴比伦(《大英百科全书》)。又从《元史》里,我们也看到蒙古元朝帝国的成吉思汗,其战军所到之处血流成河,武力亦横跨欧亚大陆,而今战绩安在?
因此,现在既然双方都想占有某地,即形成了争端,两边的政府就要面对争端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回避问题,或完全指责对方无缘无故地挑起问题。要坚信,任何矛盾和问题的出现均是有原因的,双方都要尽量反思自己方面存在的不足。

3.2.2 领土争端是寸土不能让的
第二个观点即领土争端是寸土不能让的。言下之意,其它东西可以谦让,唯独领土不行,把领土与其它东西的性质划分为不同。事实上,领土与其它任何东西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都是我们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如果越多我们就越富裕,如果缺乏,我们就贫穷一点。政府的责任是为被管辖的国民争取利益最大化,因此,如果能在领土争端方面作些让步而让自己得到的利益比全部要回领土的利益还大,为什么就不可以采用呢?因此,当给老百姓灌输“领土争端是寸土不能让的”观念时,实际上就把政府自身置于了很被动的境地,首先就把自己置于了舆论道德的下方,让全世界的人看到你是贪婪的,不讲道理的。《道德经》把这个道理已经说得很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果得不到世界主流舆论的支持,你也不可能真正占得这块领土。因此,对于有争议的领土,正确的态度应该先是承认争议,然后,双方通过和平协商找出解决争议的方法。如果双方均主张“领土争端是寸土不能让的”,则断绝了和平解决争端的一切可能。

3.2.3 领土争端只能当事国双方来谈
第三个观点是领土争端只能由当事国双方来谈,不允许第三方来插手。这样的主张也不符合人类的普世价值。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监督别人的权利,也有被别人监督的义务。人类双方之间的争吵,任何弱小的一方之所以能够生存,就是因为有第三方主持公道,而正因为弱小的一方存在,所谓强大的一方也才能生存。因此,正是有情众生之间的这种第三方调节机制才让社会得以持续。如果双方打架,就让他们自己解决,弱的一方就有被消灭的危险。比如夫妻打架,男方因为力气大,要求任何邻居不要干预他们的家务事,如果其他邻居真的不干预,则女方有可能被男方打死。因此,男方的这种主张事实上是得不到邻居支持的,甚至受到邻居的公开指责。如果双方不能友好协商,有一方要找第三方来调解,另一方也只能接受。如何找到双方互信的第三方,这是可以商讨的问题。由于领土争端是全人类都面临的共性问题,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在联合国框架下寻找绝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以此来指导具体问题的解决。
4 领土争端的可能解决之道
4.1 教育为先
《礼记》开篇说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由于受到民族极端主义的影响,现在民众中的绝大多数人对领土争端问题非常敏感,因此,政府首先要通过大量的教育来化解和消除已经累积的仇恨。一是告诉民众,强权和战争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领土争端问题。即使我方胜了,占有了争议的土地,但战败方如果不断骚扰,我方也无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相反还要不断地付出看守的成本。因此,作为为国民争取利益最大化的政府,不应选择这种方法;其次,要用新型的无限宇宙观和无限人生观来教育大众,转变固有观念,用理性的思维替代感性的冲动;第三,通过普及宣传无限宇宙观和无限人生观,让大家明白因果律是宇宙世界运行的根本规律,让大家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逐步地去恶从善,坚定做善事的决心和信心,从心底里生起对他人的慈爱之心,为采纳国际准则来解决双边领土争端创造好的民众基础。中国与俄罗斯等陆上相邻国家,因为双边政府均采取了对内正确教育国民,对外互谅互让的原则,最后均圆满地解决了陆上领土划界的问题。这些经验值得好好总结并在联合国层面上推广。

4.2 在联合国层面上通过大家可以接受的方法
当前,有人建议对领土争端采取临时搁置争议的办法,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有效地解决眼前的问题,但为长远的发展留下隐患。这样的友好基础是不牢靠的,一旦受到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的挑动,就有可能造成局势失控。中日钓鱼岛争端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因此,更高明的办法是把问题上交而不是搁置。
领土争端问题不是某两个国家之间的个别问题,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只要有边界,一方有贪心且另一方不愿意谦让就会形成争端。而且这种争端很容易被少数民族极端主义分子利用,一旦处理不当就会爆发局部战争。因此,作为处理国际事务的联合国应该义不容辞地挑起寻找解决争端的办法,可以先制订一些原则如尊重历史原则,尊重现实原则,人权均等原则,尊重地理位置原则等。从历史角度来说,建议只上溯到上一个朝代,不能无限制地翻老帐。国家的格局总在变化,今天我跟你组成一个国家,明天我跟他组成一个国家,无限上溯只会把问题变复杂。只有尊重现实,尊重领土的实际控制权,尊重地理位置即大陆架构造形式等实际问题,才能理性地处理领土争端问题。

4.3 互谅互让
即使有了联合国的指导性文件,双方还要提倡互谅互让,真要把对方当成朋友才成。如果从内心有了敌意,双方仍不肯谦让,则问题仍然很难解决。如果真正明白敌人是自己心中生出来的,要别人对你尊敬,你先尊敬别人的道理,则心中的敌意就可以逐渐减少。现在所谓的敌人基本上都是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而造成的,如信不同的宗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马克思学说)、走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一党制或多党制)等。如果意识形态相同,即使有领土争端问题,只要有互谅互让的氛围,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比如中国与俄罗斯在划分领土之时能互谅互让,但中国与日本、中国与印度、俄罗斯与日本等就很难解决。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矛盾长期不能解决也是因为这两个民族都把对方当作敌人而不是自己的兄弟。可是从人类的起源史来说,他们之间确实是兄弟关系,而且说不定比以色列和美国之间的兄弟关系还要近一点,因为这两个民族很早就在相近的地方生存。因此,本文认为在全球推行普世价值观教育也是解决领土争端问题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当今的时代是科学的时代,所推行的世界观必须经得起科学标准的检验,否则,不易被绝大多数人接受。

4.4 武力解决的可能代价
佛在《长阿含经•游行经》上说“战胜增怨敌,战败卧不安,胜败两俱舍,卧觉寂静乐。”领土之争,强大时占有,衰败时被别人侵占。弱的一方积下宿怨,总想着破坏和骚扰,彼此日子都难过,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这是以暴制暴的后遗症。比如蚂蚁和大象,大象尽管强大,但却也怕蚂蚁的骚扰,不能安宁。
如果人们知道有三世,知道人与人的关系是四种缘,即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冤亲债主的怨不能结,结了之后,他来世到你家里来,你怎么办?所以,敌人不在外面,在你心里。只有“心中无敌才能做到天下无敌”,靠武力强大永远不能做到真正强大,因为宇宙中还有比人类能力更强的天人,他们在维护着宇宙的平衡,不会让失道者横行天下。因此,‘冤家宜解不宜结’,结下冤仇,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彼此双方都痛苦。应当要觉悟,从我们内心将之化解,希望和平共存。“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不能忍耐,一定与人结怨仇,那生生世世愈来愈严重。我们看看西方冲突的例子,非常明显,但是他们很不容易看出这个事实真相。在东方智慧的很多佛教经典中,在老子《道德经》中,这些道理讲得很清楚。所以,许多有深入思考和广博知识的当代思想家如汤恩比就认为,“在那些格外睿智而温和的宗教及哲学传统基础上所建立的世界观,才是现前拯救全人类最大的希望”[33]。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施太格缪勒(Wolfgang Stegmuller)在《当代哲学主流》[34]一书中写道: “未来世代的人们有一天会问:二十世纪的失误是什么呢? 对这个问题他们会回答说:在二十世纪,一方面唯物主义哲学(它把物质说成是唯一真正的实在)不仅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现行官方世界观的组成部分,而且即使在西方哲学中,譬如在所谓身心讨论的范围内, 也常常处于支配地位。 但是另一方面,恰恰是这个物质概念始终是使这个世纪的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这就是说,一方面以“唯物主义”为标记的哲学广为流行, 而另一方面“物质”究竟是什么? 却又说不清。施太格缪勒正是在这里看到了“二十世纪的失误”。
大家也可以看到用武力解决争端的那些国家,比如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现在的状况又是如何呢,未来的和平和安宁何时才能再回来呢?战争不会给人民带来和平,更不会带来幸福的生活,而是更多人牺牲了生命,更多人流离失所,人民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中。新华网大马士革2013年1月1日的特写《冷冷清清的大马士革迎新夜》就描述了这种景象。所以战争只会结下冤仇,冤冤相报,甚至加深冲突,永远无法解决问题。当年韩战花了八十亿美元,越战花了八百亿美元。美国与伊拉克战争需要两千亿美元。如果能把大批的军费用来帮助这些国家,我想这些问题很容易解决,因为人家会感恩戴德,绝对不会冤冤相报。所以,用武力报复、镇压,没有真正替别人利益着想,问题就很不容易化解。这样的解决方法是有后遗症的,人类花出的代价很大。希望有智慧的各国的政治家能冷静思考领土争端问题,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真正解决之道。

致谢:本文初稿完成后,得到王宏刚研究员、戚心源研究员、康伯霖高工、高虹博士、隆春居士的指导,他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 可从网站 http://www.hhfg.org/jcjx/f33_1.html,f33_2.html下载。
[2] 太虚法师,《佛法总学》, 可从网站 http://www.ebaifo.com/fojiao-89802.html下载。
[3] 宇宙周期不断循环,可见 http:// www.brekone.net /a/ shikongaomi/ faxian/ 2011/ 0323/ 10767.html。
[4] 宇宙进化周期性假说,可见 http://baike.baidu.com/view/761532.htm
[5] 朱清时,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佛教与科学”分册,2009年3月28日 – 4月1日,第 34-41页。
[6] 朱清时,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現代科学与佛学谈宇宙的本体, 发表于2012年10月22日,http:// www.zgsf.com.cn/ viewthread.php?tid=69203。
[7] 李嗣涔教授个人网页:http://sclee.ee.ntu.edu.tw/
[8] Alvarado, Carlos S. (1989). Trends in the Study of Out-of-Body Experiences: An Overview of Developments Since the Nineteenth Century, Journul of Screntific Exploration. Vol. 3, No. 1 , pp. 27-42,
[9] SCHROTER-KUNHARDT, MICHAEL (1993). A REVIEW OF NEAR DEATH EXPERIENCES, Journal of Scientific Exploration, Vol. 7, No. 3, pp. 219-239.
[10] Browne, Mary (1994). Mary T. Refflects on the Other Side,A Compelling Vision of the Afterlife,Ballantine Books.
[12] Stevenson, Ian; Pasricha, Satwant; McClean-Rice, Nicholas (1989). A case of the possession type in India with evidence of paranormal knowledge, Journal of Scientific Exploration, Vol.3, No.1, pp.81-101.
[13] Stevenson, Ian (1974). 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2nd ed. revised and enlarged.
[14] Stevenson, Ian (1997). Where Reincarnation and Biology Intersect, Praeger Publishers, Westport.
[15] Pasricha, Satwant; Keil, Jürgen; Tucker, Jim B.; Stevenson, Ian (2005). Some Bodily Malformations Attributed to Previous Lives. Journal of Scientific Exploration, Vol. 19, No. 3, pp. 359-383.
[16] Tucker, Jim B. (2007). Children Who Claim to Remember Previous Live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Scientijic Exploration, Vol. 21, No. 3, pp. 543-552.
[17] KELLYE WOODS, IMANTS BARUSS (2004). Experimental Test of Possible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Past-Life Regress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Exploration, Vol. 18, No. 4, pp. 597–608.
[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Past_life_regression
[19] Weiss, Brian L. (1988). Many Lives, Many Masters: The True Story of a Prominent Psychiatrist, His Young Patient, and the Past-Life Therapy That Changed Both Their Lives, Fireside.
[20] Fontana, David (2005). Is There an Afterlif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Evidence. Hants, UK: O Books. pp. 352–381. ISBN 1-903816-90-4.
[21] Senkowski, Ernst (1995). “Analysis of Anomalous Audio and Video Recordings, presented before the “Society For Scientific Exploration” USA – June 1995″. http:// www. worlditc.org /f_07_senkowski_analysis.htm. Retrieved 2007-09-18.
[22] Bacci, M. (1985). Il Mistero Delle Voci Dall’Aldilà. Roma: Edizioni Mediterranee.
[23] Macy, Mark. Extraordinary voice contacts, 2001. http:// www. Worlditc.org /j_02_ macy_ extraordinary _voice_contacts.htm
[24] http://en.wikipedia.org/wiki/Edgar_Cayce.
[25] 钟茂森,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改造命运心想事成,2006年5月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可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c5fc1b0100db2x.html上下载到完整版全文。
[26] Tart,C. (2009). The End of Materialism: How Evidence of the Paranormal Is Bringing Science and Spirit Together, New Harbinger.
[27] 琳内•麦克塔格特著,念力的秘密,华夏出版社,第1版,2012年1月1日。
[28] 益西彭措著,因果明镜论,电子书下载,http:// www. zangmi.com /down/ show.asp? id=76。
[29] 崔维成,康伯霖,因果律:佛法与科学的暗合,第6届宗教社会科学研讨会论文,2009年7月7~8日,江苏省无锡市江南大学。
[30] 崔维成,康伯霖,基于佛教哲学来审视爱因斯坦与玻尔的争论,《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8期(2008年10月总第55期),1-9。
[31] 岑学吕居士主编,《虚云和尚年谱》,http://boruo.goodweb.cn/books2/1184.htm
[32] 孙崎亨,《日本在岛屿岛问题上存在五大误解》,参考消息,2012年11月20日。
[33] [日]池田大作和[英]阿•汤因比著,荀春生、朱继征、陈国梁译,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国际文化出版社,1997。
[34] 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第536页,商务印书馆,1992年。
作者简介:
崔维成,男,1963年生,叔同书院院长,目前主要从事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在载人潜水器中的应用研究。业余时间从事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理论研究。联系信箱:wccui@sjtu.edu.cn
郑蓉,女, 1972年生,叔同书院成员, 1989年至1993年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3年—2006年在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工作。目前主要从事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理论研究。联系信箱:1412468903@qq.com